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已突破3.2万亿元。随只能制造推进步伐加快,高精度、高响应、多轴协同已成为设备升级的明确方向,需求更复杂,周期更紧凑,竞争更激烈。
在此背景下,9月24日,安川电机携MPX1000运动控制器、iC9200一体化控制平台,以及Σ-X系列380V与22kW以上大容量伺服产品亮相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不仅是一场产品更新,更是安川对中国制造业走向的深度回应,展现了其全球技术体系与中国市场本地化需求之间的融合与平衡。
在工业控制领域,性能参数的提升常被视为“技术竞争”的标志。运动控制领域正逐渐从单纯追求高性能参数,转向注重系统整合与工艺适配。从安川MPX1000的发布中能够准确的看出,行业竞争已经从参数堆叠转向“系统整合能力”的较量。
MPX1000在运算性能上提升至前代的8倍,最短扫描周期缩短至125μs,支持128轴同步控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根据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运动控制事业部技术部部长孙毅介绍,在某个多轴同步实际应用中,其系统在两周内将客户设备效率提升10%,而竞争对象耗时更久却难以突破。这表明,在锂电产线、光伏叠瓦、大型龙门加工中心等复杂场景中,控制器的真正价值已不在于峰值算力,而在于能否大大降低整体调试周期、提升设备OEE(整体设备效率)。
这也呼应了当前的行业共识,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大型金属加工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运动控制器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性能优劣”,而是要看谁能更好地解决行业痛点,帮企业把复杂工艺变得更高效、更可控。
iC9200则是安川面向半导体行业推出的专属解决方案,反映出安川对行业细分需求的精准把握。一方面,它支持逻辑、运动与机器人控制的一体化开发,并内置FSoE安全PLC功能,实现控制与安全的统一;另一方面,它针对半导体行业的网络安全和高精度需求来做了优化。安川主动将iC9200引入中国市场,并提供包括安全模块、服务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是为了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产品策略,更是安川在行业布局上的前瞻思维——紧跟国家战略,帮助中国企业缩短技术差距,体现出其在华策略早已从“标准化推广”到“主动适配”的转变。
此外,安川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印证了这一策略。早在2003–2004年,安川便参与国内锂电产业初期建设,配合特斯拉和国内企业建立产线;随后进入光伏市场,实现产线和设备的本土化开发。
如今,中国锂电池产能占全球比重超过60%,出口量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孙毅对中国工控网表示:“我们大家都希望中国的装备能够在全球竞争中领先,尤其是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这种长期的战略投入,为产品技术落地提供了深厚的行业背景。从产业链角度看,这体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一种新姿态,从“技术输入”转变为“战略共振”。而这种从产业链高度入手的策略,也使其在新能源赛道逐渐构建起“技术+场景”的双重壁垒。
Σ-X系列380V及22kW以上大容量伺服产品的推出,揭示了安川在中国市场更深层的本土化意图。长期以来,中国客户使用日本原产200V产品时,需要加装变压器,成本高且不便安装。此次新品不仅覆盖0.85 kW至55 kW功率段,还实现了380V本地化供电,满足半导体、高速加工以及大型基建等多样化应用。
孙毅表示:“这款产品是典型的全球+本地(glocal)思路,在中国本地设计、生产和销售,真正满足了国内客户的节奏和价格预期。”既保留全球研发优势,又贴合中国客户实际的需求。
实际上,22kW以上大容量伺服扩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格局的博弈。中国的大基建、大型金属加工、钢材管材切割等行业长期由欧美品牌占据高地。安川通过Σ-X系列切入这些领域,既发挥了自身在多轴控制上的优势,也正面挑战了西门子等竞争对手的传统市场。
更重要的是,安川不仅关注小功率、高精度的传统行业,还将大容量、高功率产品引入钢材加工、管材切割等大型基建项目,解决了国内高负载行业对多轴控制和高性能伺服的实际需求。正如孙毅提到的,“我们把以前只做小功率段的多轴控制扩展到15 kW甚至55 kW,让中国客户能够以国内制造速度和价格享受到高性能产品。”这已不仅是产品层面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与生态位的重构。
安川此次发布的三条产品线,共同勾勒出其在华发展的新路径。从MPX1000、iC9200到Σ-X系列,安川新品不仅展示了技术升级,更折射出其产业理解——高端装备制造不仅需要单点技术突破,更需要系统整合能力、行业定制化能力及本地化供应链支持。安川通过全球技术资源与中国市场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了技术领先、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的统一。
“高端突破+行业定制+本地化普及”的模式,其实就是跨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必然路径。在中国智造趋势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安川这类兼具技术积累与本地化决心的企业,有望在高端装备、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格局。而其能否持续精准捕捉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需求变迁,将决定其下一个十年的市场站位。
台达以“AI赋新 GI永续”为主题亮相2025中国工博会 引领智造变革,共创永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