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上半年,新一代) quattro的亮相在广大旅行车迷心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同样引起高度关注的还有随a4allroad)一同而来的全新quattro四驱系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代quattro四驱系统多了一个名为“Ultra”的后缀,全称为“quattro Ultra”。另立名号的新一代Quattro 除了蕴含奥迪最新的 Ultra轻量化理念的同时,也摒弃了大名鼎鼎的托森(Torsen)机械式中央差速器,转而采用了电控多片离合器式四驱系统。
显然在许多人眼里,采用了电控多片离合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Quattro Ultra四驱系统的越野脱困能力与可靠性不如托森式差速器那么强大,没了托森差速器的Quattro是否还能延续奥迪Quattro家族的荣耀?在从技术角度对这套全新的四驱系统做出解析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奥迪Quattro的历史说起。
关于新a4 allroad希望知道更多的朋友点击链接进入爱卡往期文章进行阅读:
时间倒回到1977年,一款名为lltis的四驱越野车为军方打造而出,其装备的四驱系统在冰雪等复杂路况情况下优异的操控性能让工程师萌发出了将其移植到轿车上的想法,奥迪Quattro的光辉历程也正式拉开帷幕。
不同于高大沉重的越野车,如果将四驱系统移植到轿车上,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四驱系统的重量与体积问题。而奥迪的工程师最终采取了空心传动轴的设计的具体方案,省去了笨重的分动箱,巧妙地解决了工程上的难题。在1980年,率先应用于奥迪80车型上的第一代quattro四驱系统在前中后配备了三个差速器,其中,中央差速器和后差速器都具备手动锁止功能。
第一代quattro四驱系统采用了空心传动轴的设计理念,体积紧凑,重量轻,可以在轿车上实现四轮驱动。
6年之后的1986年,奥迪标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A型)正式推出。其核心蜗轮蜗杆结构单向力传递的特性使得托森差速器不需要人工控制就能轻松实现自锁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动力以50:50的比例分配于前后轴。当某个车轮打滑时,动力会自动分配到附着力更好的车轴。其后轴依旧保留了手动锁止功能,而前轴则采用了开放式差速器。
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的核心,蜗轮蜗杆结构单向力传递特性使得托森差速器不需要人工控制就能轻松实现自锁功能。
1988年奥迪首次推出了应用在自动挡车型上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首次装备于奥迪V8车型上。第三代quattro为手动挡和自动挡车型配备了两种不同的四驱形式。其中自动挡车型采用的是电控多片离合器的行星齿轮中央差速器。而在手动挡车型上的quattro系统依然采用了托森A型差速器。此外,第三代quattro系统将后轴的开放式差速器也更换为托森A型差速器。
第三代quattro为手动挡和自动挡车型配备了两种不同的四驱形式。其中自动挡车型采用的是电控多片离合器的行星齿轮中央差速器。图为装备了第三代quattro系统的奥迪V8车型。
到了1994年,奥迪quattro迎来了又一次重大革新,装备于奥迪100C3车型上的第四代quattro将前两代采用蜗轮蜗杆结构的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更换为平行齿轮结构的托森B型中央差速器(手动挡车型依旧采用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一样能实现机械自锁功能,并首次推出EDL电子差速锁技术。EDL电子差速锁技术能对单侧打滑车轮施以刹车,从而将驱动力传递到附着力更好的车轮。
自动挡车型搭配的托森B型中央差速器由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的蜗轮蜗杆结构更换为平行齿轮结构。
第五代quattro主要在于对托森A型中央差速器进行改进,优化了牵引力锁止率。并加强了四驱系统与ESP电子稳定系统的配合,让奥迪quattro车型在各种路面都有更从容、更安全的行驶表现。
2005年,随着奥迪Q7)的问世,奥迪家族Q系车型正式诞生。其标配的quattro四驱系统也迎来了第五次技术革新。第六代quattro四驱系统的托森中央差速器升级到了C型结构。托森C型中央差速器采用的是行星齿轮结构。有着更精巧紧凑的体积和更快的锁止反应速度。
奥迪Q7的问世代表了奥迪Q系家族的正式诞生,托森中央差速器也升级到了C型结构。
2023年10月9日,昊铂汽车正式公布了旗下全新超跑——昊铂SSR的官方指导价,新车共推出3个版本车型,售价区间128.6-168.6万元。
领克汽车在近期发布了旗下小型SUV——领克06 EM-P车型官图。作为新车型,06 EM-P将成为领克新能源转型的新成员
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周钘近日在其个人社会化媒体账号发文称,五门版宝骏悦也Plus将于明年一季度上市,新车将延续城市硬派风格
BJ60千里版实车于近期亮相,其搭载新新一代北汽自主研发的柴油动力总成配合48V轻混系统,素车一箱油续航可达1000公里+。
阿尔法·罗密欧Tonale托纳利将于10月20日正式上市。Tonale托纳利定位豪华紧凑级SUV,目前正在预订,首批300位小订客户将享受价值2000元精品礼遇。